0%

ML-Interview-Deep-Learning

激活函数

  1. 写出常用激活函数及其导数 > Sigmod > \[f(z) = \frac{1}{1+exp(-z)}\] > \[f\prime(z) = f(z)(1 - f(z))\] > Tanh > \[f(z) = tanh(z) = \frac{e^z - e^{-z}}{ e^z + e^{-z}}\] > \[f\prime(z) = 1 - (f(z))^2\] > Relu > \[f(z) = max(0,z)\] > \[f\prime(z) = \left\{ \begin{aligned} & 1, z > 0 \\ & 0, z \leq 0 \end{aligned}\right. \]

  2. 为什么 Sigmoid 和 Tanh 激活函数会导致梯度消失现象? > Sigmoid 函数将输入映射到区间(0,1),当 z 较大和较小时,f(z) 趋近于 1. 此时的梯度趋近于0. Tanh 实际相当于 Sigmoid 的平移。

  3. ReLU 系列的激活函数相对于Sigmoid 和 Tanh 激活函数的优点是什么?局限性是什么? > 优点: 1. 计算简便 2. 有效地解决梯度消失的问题 3. ReLU 单侧抑制提供了网络的稀疏表达能力 > 局限性: 神经元死亡的问题。因为\(f(z) = max(0,z)\) 导致负梯度在经过该 ReLU单元时被置为 0,且之后也不被任何数据激活。实际训练时,如果 learning rate 过大,会导致一定比例的 neuron 不可逆死亡,使得整个训练过程失败。Leaky ReLU 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。 > \[f(z) = \left\{ \begin{aligned} & z, z > 0 \\ & az, z \leq 0 \end{aligned} \right.\]

  4. 平方误差损失函数和交叉熵损失函数分别适用什么场景? > 一般来说,平方损失函数适合于连续输出,并且最后一层不含 Sigmoid 或者 Softmax 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。交叉熵损失则更适合二分类和多分类场景。

神经网络训练技巧

  1. 神经网路训练时是否可以将全部参数初始化为0. > 同一层的神经元都是同构的,他们拥有相同的输入,如果将参数全部初始化为相同的值,那么无论 forward 还是 backward 都会拥有完全相同的值。因此,我们需要随机地初始化神经网络的参数,以打破这种对称性。

  2. 为什么 Dropout 可以抑制过拟合,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 > Dropout作用与每份小批量训练数据,由于其随机丢弃神经元的机制,相当于每次迭代都在训练不同结构的神经网络。类比于Bagging方法,Dropout可被认为是一种实用的大规模神经网络的模型继承算法。对于包含 N 个神经元结点的网络,在 Dropout 的作用下可看做为\(2^N\)个模型的集成。这\(2^N\)个模型可认为是原始网络的子网络。应用Dropout包括训练和预测两个阶段,在训练阶段,每个神经元需要增加一个概率系数. >\[\left\{ \begin{aligned} & r_j^{(l)} \sim Bernoulli(p) \\ & \tilde{y}^{(l)} = r^{(l)} * y^{(l)} \end{aligned}\right.\] > 测试阶段是前向传播过程,每个神经元的参数要预先乘以概率系数p,以恢复在训练时该神经元只有p的概率被用于整个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计算

  3. BatchNorm 的基本动机与原理是什么? 在卷积网络中如何使用? > 1. 神经网络训练的本质是学习数据分布,因此我们常假设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是独立同分布的。如果分布不同将大大降低网络的泛化能力,因此我们需要在训练开始前对所有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。随着网络训练的进行,每个hidden layer的参数变化使得后一层的输入发生变化,从而每一批训练数据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,使得网络在每次迭代中都需要拟合不同的数据分布,增大训练的复杂度以及过拟合风险。 > 2. BatchNorm 是针对每一批数据,在网络的每一层输入之前增加归一化处理,将所有batch数据强制统一在统一的数据分布下。 \[\hat{x}^{k} = \frac{x^{(k) - E[x^{(k)}]}}{\sqrt{Var[x^{(k)}]}}\] 其中x^{(k)}为该层第 K 个神经元的原始输入数据,\(E[x^{(k)}]\)为这一个batch在第k个神经元的均值,\(\sqrt{Var[x^{(k)}]}\)为这一批数据在第k个神经元的标准差。 > 3. 但是均值为 0,方差为1 这个限制太严格了,降低了神经网络的拟合能力。因此加入了两个可学习参数 \(\beta\)\(\eta\) > \[y_i = \eta \hat{x}^{k} + \beta\] > 在测试阶段,没有batch mean 和 var. 我们使用训练阶段的 running average. > 4. BatchNorm usually inserted after Fully Connected or Convolutional layers, and before nonlinearity.

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

  1. 说说卷及操作的本质。 > 1. Sparse Interaction(稀疏交互): 卷积操作中,每个输出神经元仅仅与前一层特定局部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连接权重。时间复杂度得到优化,过拟合的情况也得到改善。

    1. Hierarchical feature representation :通常来说,图像,文本,语音等现实世界中的数据都是具有局部的特征结构,我们可以先学习局部的特征,再将局部特征组合起来形成更加复杂的和抽象的特征。这与人类视觉感知物体的共通的。
    2. Parameter Sharing (参数共享):给定一个 feature map, 我们使用一个 filter 去扫这个 feature map. filter 里面的参数叫权重,这张图里每个位置都是被同样的 filter 扫描的,所以权重是相同的。参数共享的物理意义是使得卷积层具有平移不变性。例如,在猫的图片上先进行 convolution,再平移l 像素输出,与现将图片平移l 像素再进行卷积操作的输出结果是相等的。
  2. 常用的池化操作有哪些?池化的作用是什么? > Mean Pooling 和 Max pooling. 池化操作除了能显著降低参数数量,还能够保持对平移、伸缩、旋转操作的不变性。Mean Pooling 对背景的保留效果较好,Max pooling 对纹理的提取效果更好。 > 特殊的池化方式有,Global Average Pooling,Spatial Pyramid Pooling(空间金字塔池化). Global Average Pooling 可以将 feature map 转换到特定的维度。SPP 主要考虑多尺度信息,例如计算1x1、2x2、4x4的池化并将结果拼接在一起作为下一层的输入。还可以使得我们构建的网络能够输入任意大小的图片,而不需要提前经过裁剪缩放等预处理操作

  3. CNN 如何用于文本分类任务? > 对于文本来说,局部特征就是由若干单词组成的滑动窗口,类似于 N-Gram. CNN 的作用就是能够自动地对 N-gram 特征进行组合和筛选,获得不同抽象层次的语义信息。常用的应用如 char-based model, 把每个char 的 vector concat 在一起,然后使用 conv1d提取特殊的pattern 和 semantic.

  4. ResNet 的核心理论是什么? > ResNet提出的背景是缓解深层的神经网络中梯度消失的问题。直观来讲,一个 L+1 层的网络不会比 L 层的网络效果差,因为我们简单地设最后一层为一个恒等映射即可。然而实际上深层网络反而会有更大的训练误差,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深度神经网络中的梯度消失问题。 > 如下图所示,输入\(x\)经过两个神经网络变换得到\(F(x)\),同时 \(x\) 短接到两层之后,最后这个包含两层的神经网络的输出为 \(H(x) = F(x) + x\). 这样一来,\(F(x)\)被设计为只需要拟合x与目标输出H(x)的残差 \(H(x) - x\). 如果某一层的效果足够好,那么多加层不会使得模型变差,因为该层的输出短接到了后面的层。

  5. DenseNet 的核心理论是什么? > 既将 \(x_0\)\(l_1\) 层的所有输出feature map 通过 Channel concat在一起.由于在DenseNet中需要对不同层的feature map进行cat操作,所以需要不同层的feature map保持相同的feature size,这就限制了网络中Down sampling的实现.为了使用Down sampling,作者将DenseNet分为多个Denseblock. 在同一个Denseblock中要求feature size保持相同大小,在不同Denseblock之间设置transition layers实现Down sampling, 在作者的实验中transition layer由BN + Conv(1×1) +2×2 average-pooling组成.

循环神经网络

  1. 处理文本数据时,循环神经网络与前馈神经网络相比有什么特点? > 一个长度为T的序列用RNN建模,展开之后可以看作是一个 T 层的前馈神经网络。其中,第\(t\)层的隐含状态\(h_t\) 编码了序列前\(t\)个输入信息,可以通过当前的输入\(x_t\) 和上一层神经网络的状态\(h_{t-1}\)计算得到. \(h_t\)和y的计算公式为: > \[\left\{ \begin{aligned} & net_t = Ux_t + Wh_{t-1} \\ & h_t = f(net_t) \\ & y = g(Vh_t) \end{aligned} \right. \] > 其中,\(f\)\(g\) 为激活函数,U 为输入层到隐藏层的权重矩阵,W 为隐藏层从上一时刻到一下时刻状态转移的权重矩阵。在文本分类中,\(f\)可以选取Tanh函数或者ReLU函数,\(g\)可以采用 softmax 函数。相比于CNN, RNN 由于具备对序列信息的刻画能力,往往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。

  2. 循环神经网络为什么会出现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?有哪些改进方案? > RNN 求解采用 BPTT(back propagation through time) 算法实现,实际上是 back propagation 算法的变种。使用 BPTT算法学习的RNN 并不能捕捉长距离的依赖关系,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神经网络中的梯度消失。因为RNN 的梯度可以写成连乘的形式。详细可参考 https://zhangruochi.com/BackPropagation-through-time/2019/10/12/ > 梯度爆照可以通过梯度裁剪来环节,当梯度大于某个给定值时,对梯度进行收缩。梯度消失可通过 LSTM, GRU 等模型加入门控机制来弥补。

  3. LSTM 是如何实现长短期记忆功能的? > https://zhangruochi.com/LSTM-Mxnet-Implementation/2019/04/13/ >经典的 LSTM,第 t 步的更新公式为: > \[ \begin{aligned} \boldsymbol{I}_t &= \sigma(\boldsymbol{X}_t \boldsymbol{W}_{xi} + \boldsymbol{H}_{t-1} \boldsymbol{W}_{hi} + \boldsymbol{b}_i),\\ \boldsymbol{F}_t &= \sigma(\boldsymbol{X}_t \boldsymbol{W}_{xf} + \boldsymbol{H}_{t-1} \boldsymbol{W}_{hf} + \boldsymbol{b}_f),\\ \boldsymbol{O}_t &= \sigma(\boldsymbol{X}_t \boldsymbol{W}_{xo} + \boldsymbol{H}_{t-1} \boldsymbol{W}_{ho} + \boldsymbol{b}_o),\\ \tilde{\boldsymbol{C}}_t &= \text{tanh}(\boldsymbol{X}_t \boldsymbol{W}_{xc} + \boldsymbol{H}_{t-1} \boldsymbol{W}_{hc} + \boldsymbol{b}_c),\\ \boldsymbol{C}_t &= \boldsymbol{F}_t \odot \boldsymbol{C}_{t-1} + \boldsymbol{I}_t \odot \tilde{\boldsymbol{C}}_t. \end{aligned} \] > 与传统的 RNN 相比,LSTM 依然是基于\(x_t\)\(h_{t-1}\) 来计算\(h_t\),只不过对内部的结构进行了更加精心的设计,加入了 input gate \(i_t\), forget gate \(f_t\), output gate \(o_t\). input gate控制当前计算的新状态多大程度更新到当前momery cell 中,forget cell控制前一步的memory cell中的信息有多大程度被遗忘掉,输出门控制当前输出有多程度取决与当前的 memory cell. > 当输入的序列中没有重要信息时,LSTM 的遗忘门的值接近于 1,输入门接近于0. 此时过去的记忆会被保留下来,从而实现长期记忆功能。当输入的序列中有重要信息时,LSTM 应当把其存记忆中,此时输入门的值会接近于 1,而遗忘门的值接近于0。经过这样的设计,整个网络更容易学习到序列之间的长期依赖。

  4. LSTM 里各模块分别适用什么激活函数,可以使用别的激活函数激活吗? > 三个门控单元使用Sigmoid作为激活函数,生成候选记忆时,使用tanh作为激活函数。Sigmoid函数的输出在(0, 1)之间,符合门控的物理定义。使用 Tanh函数,是因为其输出在(-1,1)之间,这与大多数场景下特征分布是 0 中心的吻合,此外,Tanh函数在输入为0附近相比Sigmoid函数有更大的梯度,收敛更快。

Seq2Seq 模型

https://zhangruochi.com/Attention/2019/12/16/

  1. 什么是 Seq2Seq 模型,Seq2Seq 模型有哪些优点? > Seq2Seq模型的核心思想是,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将输入序列映射为输出序列,这一过程由encoder 与 decoder 两个环节组成。在经典实现中,encoder 和 decoder 都是sequence model. encoder将序列编码成 context vector,decoder 将 context vector 解码成序列。

  2. Seq2Seq 模型在解码时,有哪些常用的办法? > Seq2Seq 最基础的解码方法是贪心法,即选取一种度量标准后,每次都在当前状态下选择最佳的一个结果,知道遇到结束符。但是贪心算法往往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。 > Beam search 是贪心算法的改进。改方法会保存beam size 个当前较好的选择,然后解码时每一步根据保存的选择进行下一步的扩展和排序,接着选择前b个进行保存,循环迭代,知道结束后选择最佳的一个座位解码结果。

  3. Seq2Seq 引入注意力机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为什么选用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? > 1. 随着输入序列的增长,Seq2Seq的性能发生显著性下降。这是因为编码时输入序列的全部信息压缩到一个 context vector。随着输入序列的增长,句子越前面的词丢失就越严重。Attention机制的引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。 > 2. An attention function can be described as mapping a query and a set of key-value pairs to an output, where the query, keys, values, and output are all vectors. The output is computed as a weighted sum of the values, where the weight assigned to each value is computed by a compatibility function of the quer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key. > 3. 机器翻译中,使用双向RNN是因为当前词的状态不仅决定于这个词之前的词,还决定于这个词之后的词。比如 I was a student two years ago.

  4. 如何计算attention score. > 1. 利用RNN结构得到encoder中的hidden state \((h_1,h_2,\cdots, h_n)\) > 2. 假设当前decoder的hidden state 是\(s_{t-1}\), 我们可以计算每一个输入位置j的 hidden state 与当前输出位置的关联性,\(e_{ij} = a(s_{t-1}, h_j)\),其中 [公式] 是一种相关性的算符,例如常见的有dot product. 输出位置与所有的输入位置的关联性写成向量形式有 \(\vec{e_t} = a(s_{t-1}, h_i), \cdots, a(s_{t-1}, h_T)\) > 3. 对\(\vec{e_t}\)进行softmax操作,然后将其normalize得到attenion score分布\(\alpha_{tj}\) > 4. 利用 attention score 得到加权的context vector. \(\vec{c_t} =\sum_{j=1}^{T}\alpha_{tj} h_j\) > 将加权的context vector 与 decoder 的 \(h_t^{dec}\) 拼接在一起。